1.“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2.政策法规处黎明在职读研究生,第二学期前6次考试每科平均成绩是84分,前7次考试每科平均成绩是85分,问黎明第7次考试成绩是()。
A.89分 B.91分 C.90分 D.92分
3.内隐认知是指人的大脑对各种刺激的内部加工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已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内隐认知的是()。
A.小方在电视上看到某品牌手机的广告,她想到爸爸使用的手机听筒有问题,不如买款广告中的手机送给他。
B.小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法语,工作后由于没有从事法语相关工作,法语学习就被迫中断了。
C.三十岁的张明很怕毛毛虫,母亲认为这是因为他一岁半时曾被毛毛虫蜇伤过。
D.一些企业借鉴国外经验,请名人为公司产品代言,并进行广泛宣传,以此为企业赢得利润与声誉。
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结论 B.引论、论据、结论
C.论点、论据、论证 D.立论、驳论,正论
5.安徽省省树省花分别是()。
A.黄山松 马兰花 B.迎客松 杜鹃花
C.迎客松 郁金香 D.黄山松 杜鹃花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诸葛亮的典故—三顾茅庐
2、答案:B
【解析】第七次考试每科平均成绩为7×85-6×84=91分。
3、答案:C、三十岁的张明很怕毛毛虫,母亲认为这是因为他一岁半时曾被毛毛虫蜇伤过。【解析】找到定义关键词,“过去经验”,“行为者不能回忆”,“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C项“一岁半时曾被毛毛虫蛰伤过”这一“过去经验”,张明已不能回忆,但却造成了他很怕毛毛虫的这一认知,符合定义分析,是答案。A项小方回忆起“爸爸使用的手机听筒有问题”这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要件;B、D都没有涉及到“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分析。故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5、答案:D
(编辑:renjun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