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D.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体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题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体现的就是中马克思主义这个普遍性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文化和时代的特殊性相结合。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从形式上看,事物变化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C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情况下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D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向),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此处只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而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不够全面。D项排除。
2.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强调“人民为中心”的哲学原理是:
A.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B. 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C. 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群众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强调“人民为中心”,其哲学原理就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人民群众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能够推动历史的进步。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则会阻碍历史的进步。A项错误。
B项: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并非都是天然合理的,也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B项错误。
C项:实践具有历史制约性,人民群众的活动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C项错误。
3.“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属于( )的观点。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机械唯物主义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主观唯心论或主观唯心主义是一个哲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某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凸显了人的地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题干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项排除。
C项:机械唯物主义又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题干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属于机械唯物主义。C项排除。
D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比如金、木、水、火、土,作为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题干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项排除。
4.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唯一可靠的
C. 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D.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题干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意思是:不能一味听取上级命令而不加变通,不能一味相信书本教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研究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干并没有相关表述,只是表述了不能一味的相信书本教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研究处理问题。A项错误。
B项:实践是唯一可靠的否认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是间接经验在认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B项错误。
C项: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表述过于绝对,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同样重要。C项错误。
5.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流行语的变化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2018年社会十大流行语发布,“命运共同体”“店小二”“教科书式”“退群”“锦鲤”“巨婴”“杠精”等入选,其中对治国理念、改革发展的高度认同,也有对国际问题的关注,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反面事件的反思和批判,流行语的出现的哲理是:
A.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主观认识随着舆论的变化而变化
C. 主观的价值判断必须符合人民利益
D. 人们价值判断是以价值选择为前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题干中“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流行语的变化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十大流行语”的属于社会意识领域,改革发展、国际问题属于社会存在领域,“十大流行语”对治国理念、改革发展的高度认同,也有对国际问题的关注,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反面事件的反思和批判,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主观认识不是随着舆论的变化而变化,认识随着舆论变化否定了认识来源于实践。B项错误。
C项:主观的价值判断必须符合人民利益,表述无误,但题目没有明确表述人民利益,选项与题干无关。C项错误。
D项: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人们根据价值判断做出价值选择。D项错误。
6.曾经,一句口号红遍社交网络:“用最贵的化妆品,熬最深的夜”,熬夜带来的各种皮肤问题并没被贵的化妆品带来的营养抵消掉,皮肤状态依然极差。要想改善这一状态根本方法是好好休息早睡早起,调好生物钟和内分泌。这表明: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内因是第一性的,只要内因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C. 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D. 内因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题干中强调改善皮肤状态的根本方法是好好休息,早睡早起,调好生物钟和内分泌,强调的是内因的重要性。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A项错误。
B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并非只要内因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B项错误。
D项:内因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7.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到“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如今“放开三孩”,经过十几年循序渐进的调整,生育孩子的权利正逐步回归家庭。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认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也随之不断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③项:“放开三孩”政策是根据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事实而制定的,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③项正确,当选。
④项:“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到“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如今“放开三孩”认识运动的无限性即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⑤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①项: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属于客观的社会存在,产生了“放开三孩”新政策,属于社会意识。这主要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影响,①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②项: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项未体现,排除。
二、多选题
1.“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下列各句与该句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有:
A.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C. 大脑越用越灵
D.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社稷:国家。常:固定不变。奉:俸禄。位:官位;爵位。整句意思是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俸禄,君臣没有固定不变的官位。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项:“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意思是从古到今,国家的有关规范没有不改变的;权势没有不逐渐积聚的;事物没有不发展变化的;风俗习惯没有不改变的。从哲学的范畴来说,这段话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且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项正确。
C项:大脑越用越灵活,运用大脑,使得大脑运动。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生成,使得大脑更灵话,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项正确。
D项:“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意为太阳落去,月亮升起。月亮落去,太阳升起。反复无穷,普照大地。形容岁月不断流逝。这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A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老子《道德经》。有生于无,有和无是一组意义相对的概念,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思想。A项错误。
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引用古语“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来说明当前国际形势虽然风云激荡,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我们要牢牢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这段话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B.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B项:题干中“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其中“上海精神”是正确的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客观事物。所以,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B项正确。
C项:题干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时代潮流”指的是客观规律,“不可逆转”指的是人无法干预。所以,这句话体现的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正确。
D项:题干中“团结合作”和“命运共同体”说的是国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这句话体现的是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A项:题干中“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的意思是要想得到粮食的人,就一定要遵守农时;想治理好国家的人,必须适应时代大势。其中“欲粟者”和“欲治者”指的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务时”和“因势”指的是客观规律。所以,这句话体现的是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项错误。
3.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理念,已经在中国有了多年的实践。这些理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意识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
C. 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
D.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A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指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局考虑其根本。用片面、孤立的眼光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意思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项正确。
C项:透过现象看本质即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去理解和发展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看病过程中的分析病情,寻找病根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其没有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因此,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B项: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离不开自己的物质基础。B项错误。
D项:一分为二看问题是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错误。
(编辑:renjun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