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造”,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的问题上,这种观点倾向于( )。
A.成熟论 B.外铄论
C.内外因相互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2.宋代王安石《伤仲永》一文提到,方仲永从小聪明伶俐,5岁作诗,然而最后却“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3.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这说明( )。
A.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4.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在于(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多因素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外铄论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题干中强调“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过分强调外在环境尤其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属于外铄论。故本题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仲永最初聪明过人,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泯然众人矣”,可见,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不起决定作用。故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个体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还受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影响,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将可能状态转变成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故本题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爱好、兴趣、特长等都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如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创立多种兴趣小组,满足学生发展。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淮南”“淮北”主要强调环境的差异。故本题选B。
(编辑:renjun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