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对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债权人的这项权利称为( )。
A.抵押权 B.质押权
C.留置权 D.所有权
2.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 )。
A.诬告陷害罪 B.诽谤罪
C.侮辱罪 D.报复陷害罪
3.《行政许可法》规定,对于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以上申请人申请均符合法定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 )。
A.根据发出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许可决定
B.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许可决定
C.均不给予行政许可
D.抽签决定行政许可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1957年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在任何情况下、被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不能作为独立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法律里面、它只有经过政治阶级的筛选、吸收到统治阶级的意志之中,转化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才能反映到法律中”说明法的本质是( )。
A.阶级斗争的产物 B.人民意志的体现
C.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债权。A项正确,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B项错误,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特定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金优先受偿的物权。C项错误,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合法手段占有债务人的财物,在由此产生的债权未得到清偿以前留置该项财物并在超过一定期限仍未得到清偿时依法变卖留置财物,从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D项错误,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故本题选A。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罪名。B项正确,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A项错误,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本题中,甲的目的不是使乙受刑事追究,不构成诬告陷害罪。C项错误,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甲是通过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的方式,所以构成诽谤罪而不是侮辱罪。D项错误,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甲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构成报复陷害罪。故本题选B。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政许可。B项正确,对于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A、C、D项错误。故本题选B。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宪法的历史。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颁布了4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一个宪法性文件。C项错误,无此部宪法。D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是一部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临时宪法。故本题选A。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的本质。D项正确,C项错误,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A项错误,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选项不是法的本质。B项错误,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并不是任何时期的任何法律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故本题选D。
(编辑:renjunfa)